
清明是一年中的第5个节气,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,桃花绽放,杨柳泛青,万物吐故纳新,大气清和景明,故名“清明” 。
清明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 ,节气的清明,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,节日的清明,是寄托情感和追忆故人的传统日子。
清明三侯
一侯桐始华 ,“桐花开,清明到,桐花一开,春天的繁盛就要逝去了,桐花花期短,古人常用桐花的凋谢来表达伤春的情绪;二侯田鼠化为鴽(ru) ,清明的暖意,让田鼠爬出洞穴觅食,但灿烂的阳光又会让田鼠不舒服,很快又回到地洞,鴽(鹌鹑类的小鸟)喜爱阳光,则从洞里爬出来,古人误以为田鼠化成小鸟出来了; 三侯虹始见 ,在清明雨水多,雨滴大,阳光照在雨滴上,就像一面三棱镜,折射出不同的颜色,形成了绚丽的彩虹。
清明花信
一侯桐花,二侯麦花,三侯柳花 ,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侯代表的花信风,被称为“轻化细细”“万顷雪光”的“寿命最短”之花——麦花,柳花开时思亲浓,古今文人墨客常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,表达依依不舍之情。

清明习俗
扫墓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
插柳
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、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、在屋檐下挂柳、妇女头上簪柳、男子身上佩柳、儿童吹柳管、墓前插柳挂纸钱。
吃青团
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,青团,采用“浆麦草”制作的团子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江南一带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