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范文大全 >

哀兵必胜 ——《道德经》感悟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30 08:24:22    

用兵者言:

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。

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

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

执无兵,扔无敌。

祸莫大于轻敌,

轻敌几丧吾宝。

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



这一章是老子引用兵法来说明大道的应用。


用兵者言”,意思是懂得如何用兵的人说。这句话说明接下来的两句是老子引用别人的话,抄录在此。


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”,我不主动采取攻势,而是守势;不敢盲目前进一寸,而要退后一尺,以退为进。


这两句话看起来都不是主动而为的作战方式,但也并非消极被动。真正的主动是中心不动,不受环境影响,善于适应环境和趋势而动,甚至是以退为进的动。


以退为进,有时是为了诱敌深入,让对方大意失荆州;有时候是保存实力,蓄势待发。


抗日战争时期,毛泽东的《论持久战》就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方针,面对强大的敌人,无法正面抗衡,就采用退却、相持和反攻的策略,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

还有这次的疫情期间,外部的大环境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,作为企业和个人怎么办?盲目的强行而为肯定不行,只能顺势而为,首先要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内心,冷静客观,而非主观臆断,依据客观形势,把握好节奏的动,实在动不了,就停一停,退一退,有时候及时止损就是变相的获利,保住了实力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。


“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执无兵,扔无敌”,这就叫行进但没有列队,投掷但不暴露手臂,持握却没有兵器,对抗却好像没有敌人。


老子对于这场战争的描述简直就是用兵如神,豪无硝烟的战争,不用大张旗鼓的严阵以待,不用挥刀舞剑的大动干戈,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,化敌于无形,甚至是不战而胜,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?何等的聪明才智啊!


在拥有了这样大智大勇的兵法后,老子同时提醒道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”,千万不能轻敌,轻敌会连宝贵的生命都丧失掉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无论是战争中还是生活中,因为疏忽大意,导致的失败或者危机生命安全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

“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”,遭受侵略的一方,不得不抵抗。被欺压,被同情的一方往往会胜利。“抗兵",起来抵抗的一方。


就像八年抗战,我们处于哀兵的地位,受尽欺压,人们心中充满了悲愤,宁死也要抗战到底,这样的决心,必然会获得胜利,这就是哀兵必胜。


对于侵略的一方而言就是戕害方,施暴方,就是师出无名,《论语.子路》有言:名不正,则言不顺,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这句话与“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”,有异曲同工之妙,说的都是道德正义感对最终胜负的影响。


总结一下本章,老子强调了三点:


一是战争中的无为而战,以退为进,最好能化敌于无形,不战而胜;

二是谨慎而为,切切不可轻敌大意;

三是师出有名,不可丧失道德正义感。



相关文章